徐毅文,男,土家族,重庆文理学院教育学院应用心理学2008级本科生。
因为喜欢而有激情
2008年徐毅文进入重庆文理学院教育学院。其作品《秀山土家苗韵食品文化有限公司》创业计划书荣获重庆市首届大学生创业大赛一等奖,2010年被重庆市教委评为普通高校2008—2009学年度“科学技术创新先进个人”;作品《大学校园流行文化调研及其引导策略——以重庆7所高校为例》获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重庆赛区三等奖,2011年被重庆文理学院评为“大学生科学技术创新先进个人”。2011年5月独立策划《清华研究生秀山酉阳做教育讲座鼓励高三生》,得到腾讯网、大渝网、重庆时报等媒体关注报道。2012年5月作品《坚定人生信仰 做最好的自己》荣获重庆市第三届大学生心理成长论坛一等奖,其先进事迹于2012年3月30日被《中国学生健康报》写成《挑战自我、成就自我》一文。
每次挑战都是提升的机会
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很多同学在大学四年一混就过去了,回首往事的时候唏嘘不已。不过,对于2008级的徐毅文同学来说,理想是灯塔,信念是支撑、勤奋与踏实是现实的土壤,而拼搏却成了生活中的常态了。
出生在重庆秀山土家族苗族地区的徐毅文,刚进学校不到一年就参加了重庆市首届大学生创业大赛,并荣获第一名的成绩,当时受到重庆市各大媒体的竞相报道,《时代信报》形容“创业奇兵后发制胜,文理学院一举夺魁”,对于这次比赛的成功徐毅文并没有骄傲,而是把这种挑战看成是提升自己的机会,就这样,他和同学们又陆续参加了“挑战杯”“昆山杯”“天翼杯”等各种创业大赛,在一个个的创业比赛中,既磨练了自己的意志,又提升了能力,就这样在学习与实践中他慢慢的变得成熟与懂事起来。
不管是什么样的比赛,只要是力所能及的,徐毅文都积极的参加,把每次挑战都看成是提升的机会,就这样不断的鞭策自己,不满足于现状,一步一个脚印的奋斗着。
读书思考两相宜
四年下来参加了各种比赛,也荣获了不少荣誉,但这在徐毅文眼里只是个符号而已。
那对他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答案是:读书,阅读任何书籍。
“只有当读的书达到一定量时,你才有辨别力。你才知道你到底喜欢什么书,什么是好书,什么是坏书。” 徐毅文如是说。大三时去清华大学学习了一个月,徐毅文深切体会到了作为一所世界名校的力量。并把自己的思考写成了一篇题为《坚定人生 做最好的自己》的文章,并参加了重庆市第三届大学生心理成长论坛,并荣获了一等奖。徐毅文在大学短短四年时间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惊奇与收获,2009年作品《秀山土家苗韵食品文化》创业计划书,先后荣获重庆市“联通杯”首届大学生创业大赛一等奖,第七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铜奖;教育部“昆山杯”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入围奖,2011年创作作品《大学校园流行文化调研》荣获了”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重庆赛区三等奖,积极参加各类社工活动,先后在酉阳、秀山等地做励志教育报告,又向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留守儿童捐助了500多本图书,从大学三年级接触科研项目开始,徐毅文渐渐到了对科研的浓厚兴趣,2013年春节期间又创作了一部长达20万字的历史小说《波谲云诡》。其个人先进事迹先后被评为校级、市级大学生“科技创新先进个人”先后受到全国多家媒体报道。
喜欢历史和哲学的他,励志考清华大学大学研究生,如今已经通过了2013年清华大学研究生复试线,尽管前路艰辛坎坷,但他不会被停止前进的步伐,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让拼搏成为一种习惯,不断的超越自我,做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