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龙,男,中共党员,武汉理工大学2012级材料学专业硕士生。
本科期间,赵云龙于2011、2012连续两年参加“挑战杯”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2011年,其学术科技作品《钼酸锰/钼酸钴分级异质结构纳米线设计构筑与超级电容器性能研究》获得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和湖北省第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2012年,以他为队长并围绕其科研成果组建的“帧科创业团队”获第八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和湖北省第七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由于其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孜孜追求和取得的突出成绩,赵云龙于2012年4月荣膺“2011湖北大学生年度人物”称号,同时获年度绩优人物大奖,并先后获得校青年五四奖章、理工青年十大风云学子、校创新创业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最终以年级第一的综合成绩保送本校2012级研究生,并获得直博生的资格。
赵云龙自2008年入校以来,刻苦学习,勤奋努力,成绩优异。大学四年,坚持参与科技创新,他主持的“钼氧化物复杂结构纳米材料器件组装与光电应用”项目获得2009年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资助,并于2011年结题考核为优秀。赵云龙先后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武汉理工大学首篇Nature子刊)、《Nano Letters》(影响因子:13.2)、《Advanced Material》(影响因子:10.8)、《Materials Today》(影响因子:5.6)、《NPG Asia Materials》等国际重要刊物上发表SCI论文10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2012年,又以第一作者身份在《PNAS》(美国科学院院刊)上发表了关于锂空气电池方面的研究论文,受到了包括《中国日报》、《光明日报》、美国“Research News on General Science”等大量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与赞扬,为锂空气电池领域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勤学好思:争当时代先锋
“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不在于他的年龄大小,而在于他的意志力、经历和心智。”赵云龙选择在实验室进行科学探索,便是他的梦想和兴趣使然。
武汉理工大学的“导师制”计划为赵云龙实现梦想创造了有力条件。出于对科研的浓厚兴趣,赵云龙在一年级下学期报名参加了麦立强教授课题组。进实验室后体验到与课堂完全不同的一种氛围,在这里不仅需要自己去获取知识,还需要自己思考,亲身实践。勤学好思的他起初只是跟实验室师兄师姐学习和进行一些基础的合成、制备工艺。为了更快地融入科学研究氛围,他通过查阅一些书籍与论文,深入了解自己所从事的领域,不断拓宽知识眼界。他逐渐认识到:随着当今材料的迅猛发展,纳米材料在合成方面将日趋成熟,并且很多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人们越来越希望将合成的纳米材料更有效地利用,进而组装成有用的纳米器件或系统。赵云龙结合自身学科的特点,不断探索新领域,夯实理论功底,升华专业素养。
攻坚克难:积蓄腾飞力量
科学创新之路并非一蹴而就的,光环的背后有失败、有艰辛。在坎坷面前,赵云龙攻坚克难、坚持不懈,展示了当代青年奋勇拼搏的精神风貌。
二、三年级是大学生专业课程最密集的时期,但赵云龙不管课程再多、压力再大,都坚持每天课后扑进实验室学习,一直到夜里十一点钟才回宿舍。不仅如此,周末、节假日大部分时间他都在实验室度过,武汉酷热的暑假、严寒的寒假都阻止不了他前进的步伐。他甚至连续十几天呆在实验室,通宵做实验,有时把闹钟定在凌晨两三点,起床取反应釜,做测试。那段时间,赵云龙不断做实验,测试性能,结果不理想,再修改实验方案,继续做实验……不断地尝试,失败,再尝试。赵云龙坦言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心理压力很大。不过最终他的不懈努力得到了回报,在一次合成核壳结构纳米线时,结果得到了电化学性能很不错的三维分级异质结构纳米线,这使他喜出望外。也许这是一个偶然,但也是他刻苦探索的必然结果,必然与偶然的紧密联系是科学探索的奇妙所在。
对于一个从事科研工作的人而言,除了做实验,阅读文献也是非常必要的,其中英文文献是一道很大的坎。初次接触,大量生僻的专业词汇让很多人望而却步,但是要想让自己水平得到质的飞跃,必须要坚持。赵云龙刚开始阅读一篇文章时要花很长时间,一篇英文文献上会标注大量的中文解释,但他坚信只要不放弃,就能厚积薄发。从对文献中的各种测试图一知半解,到独立对材料进行表征和性能分析,再到后来的独立撰写论文,赵云龙的努力为今后的腾飞凝聚了力量。
锐意进取:堪称青年表率
“科学探索本来就是一种坚持不懈的努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我选择了科研可能会舍弃了一些其他东西,虽然忙碌,但我很快乐。”赵云龙如是说。
基于2009年的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赵云龙进行了长期的科学探索实验,发表了一系列论文,经过校“创新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第八届“挑战杯”湖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多次的模拟答辩以及大量的材料准备,他站在了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答辩的现场。在最重要的专家封闭考察阶段,赵云龙从容地应答评委们一遍又一遍地提问与评审,当看到“武汉理工大学”颁奖典礼的舞台屏幕上出现时,他的眼泪禁不住地流出来了,内心那份喜悦难以言说。为了将自己的科技成果进一步投入应用,赵云龙牵头组建了“帧科创业团队”,参加了2012年湖北省第七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最终获得湖北省金奖,同时他还作为主答辩手参与公开答辩环节并获得“最佳团队奖”。通过模拟创业,赵云龙期待自己的科研成果能够真正与社会发展进步相结合。
全面发展:激昂青春风采
大学期间,赵云龙一直担任学生干部,在材料学院学生会学术实践部担任副部长,在那里,他了解到很多科研项目的知识,组织并参加了一系列科普活动。他有非常突出的口才,学校组织参观实验室活动时一直都由他担任解说,他说起话来有条理又不乏幽默感。此外,他也积极参加学校文体活动,擅长相声表演的他,大一时参加了新生艺术节,给全体师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和其他男生一样,他也喜欢乒乓球、篮球等体育活动,还获得过学校运动会第五名的好成绩。
潜心科研:实现新的突破
2012年11月,研究生学习的第一学期,在其他同学忙于上课、尚未踏足实验室门槛之际,赵云龙坚持不懈探索,继续发挥本科学习积攒的专业功底,又以第一作者身份在PNAS(美国科学院院刊)上发表了关于锂空气电池方面的研究论文,受到了包括《中国日报》、《光明日报》、国家能源局、美国Research News on General Science等大量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与赞扬,为锂空气电池领域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赵云龙坦言,这篇文章的发表充满艰辛,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实验室没有太多基础,一切只能靠自己摸索。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和数据处理,并经过一步一步不断的修改和完善,好不容易才完成文章的撰写工作,却被杂志社告知“仍需修改”。按照杂志社的反馈意见,为了尽快完成补充实验,赵云龙就带着师弟,不眠不休、不分昼夜连续进行实验测试50多个小时,功夫不负苦心人,文章最终被接收录用。
“非常感谢武汉理工大学和麦老师给予我们本科生的巨大的帮助与支持,为我们提供一个实现梦想的平台”赵云龙说,面对未来,他想到了从实验室输送去哈佛大学学习的徐林师兄,“徐林师兄对科研的投入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深深影响着我,感觉特别震撼,他是我们的榜样,我要向他学习,坚持不懈走下去。”
踏着时代的鼓点,紧追着时代的步伐,赵云龙数年如一日,从未停止科技创新的坚实脚步。他,是当代中国青年的榜样和旗帜,用青春和智慧彰显着中国青年大学生的气质和风貌,引导更多大学生积极定位人生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