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忠伟,男,聊城大学2012级会计专业本科生。
“当贫穷遇上了疾病,当母亲遭遇了瘫痪,双重的灾难沉重地压伤了少年的翅膀。一个代表‘青春正能量’的声音在内心强烈的呼唤:我要成长,我要飞翔!他勇敢地承担起责任,他顽强地同命运搏斗,他执着地追求理想。在郑忠伟的人生低谷,他进行过艰难地‘超低空’飞行!从‘退学少年’到‘聊大学子’,郑忠伟带着一颗孝心,完成了青春地飞翔!他用自立和自强诠释了什么叫青春,什么叫成长!”这是郑忠伟被评为“2012年度感动聊城人物”时,评选组委会授予他的颁奖辞。
对郑忠伟来说,生活给予他更多的是痛苦和艰辛。他,一岁时父亲去世,上高中时,抚养他长大的母亲和大伯相继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他不得不辍学在家照顾两位老人。就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在床前尽孝的同时,他坚持自学,2012年他以572分的成绩考上了聊城大学
为照顾亲人,高二毅然辍学
他的家,是一个有着几十年“年龄”的老房子,房子里光线昏暗,有一台老电扇和一台破旧的电视机。他和76岁的大伯郑会长、56岁的母亲杨金秀挤在这个仅仅30平米的老房子里。瘫痪的大伯和母亲住在里屋,一人一张小床,他住在外屋。大伯和母亲长年躺在床上,话也不能说,吃喝拉撒全靠他自己一个人照顾。
他一岁时,父亲去世。未娶亲的大伯帮母亲抚养他长大。上高中前,家里还过得去。2010年,他上高一的一个周六,母亲突然病倒在田间,再也没站起来,经诊断患上了突发性脑出血。
母亲病倒了,大伯扛起了家庭重担,但是谁又能想到,2011年,年迈的大伯在他高二下学期的一天也倒下了。面对这样的情况,他哭了,哭完之后,他毅然选择了辍学,从而能够更好地照顾两位亲人以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
在家自学,考试从不落下
生活的历练让他有着超出同龄人的成熟和坚毅,面对不幸,他很淡然。过去他只顾学习,老人生病后,家务和地里的活都要从头学起。别人收麦子几天就收完了,他却得几十天。第一次给大伯和母亲洗褥子,也下不去手。他向村里人请教,不断尝试、勇敢坚持,逐渐地也就习惯了照顾两位老人和料理庄稼。
郑忠伟从小学习优异,一直梦想着能考上一所大学,虽然辍学在家,但他从未放下学习,一直坚持着自己的“大学梦”。他每天早上5点起床,然后做饭,下地干活,中午和晚上抽空学习。每次学校的重要考试,他都不落。家里那一摞摞整齐的课本和复习资料就是他认真努力的最好的证明。
考上了大学,又放不下亲人
村里的邻居都说他是个苦命的孩子,而面对残酷的命运,他则用坚强来化解。冬天,屋里四处透风,他把一个小煤炉放在里屋,给大伯和母亲取暖,自己冻得一双手反复长冻疮,可他却依然坚持。就是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他一边照顾亲人,一边自学,最后以572分的成绩考上了聊城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会计专业。
在面对苦难的时候,他学会了坚强,并用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换来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担当与责任,什么是自强不息与孝顺,为当代青年学子做了好的榜样。
当得知自己考上了聊城大学,他既高兴,也发愁。大伯在得知他考上大学后,欣慰离世,但母亲的安置仍是他的一大心病。他觉得母亲四肢能活动,要是经过康复锻炼,应该能站起来,他想给母亲找个能做康复的地方,实在不行他就背着母亲上大学。郑忠伟的事迹经过多家媒体报道后,社会各界深受感动,主动为他们母子提供关怀和帮助,学校在住宿情况紧张的情况下,为他特批了单间宿舍,实现了郑忠伟带着母亲上大学的愿望。
大学期间,学习与照顾母亲两不误
步入大学之后,郑忠伟很快就为自己制定好了学习、生活计划。他的每一天都是充实而忙碌的:每天早上5点起床,帮母亲做一会儿复健运动,照顾母亲吃过饭之后,便早早地来到教室背一会儿英语。每次上课总能看到他聚精会神的坐在前排,随着老师的讲解或思索、或欣然。每天晚自习他都坚持把当天学过的内容系统梳理,不断累积。每次大课间休息时,别的同学聊天、玩手机,他却是行色匆匆的赶回宿舍,照顾母亲喝水、上厕所,学院同学主动要求想在他上课时去帮他照顾母亲,他却婉拒了,他觉得平时老师同学们对自己帮助已经很多了,自己有余力能做的,就不想再麻烦同学们了。在每天课外活动时间,他除了再帮母亲做一下复健外,也会和同学们一起参加课外活动。郑忠伟积极参加了“青年志愿团”和“爱心绿桥”两个社团,定期去当地敬老院为老人们做些服务。他说自己能够带着母亲上学,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心帮助,他想尽自己所能为他人献出一片爱心,回报社会。
郑忠伟在不知不觉间就带给周围的同学一种强大的“青春正能量”。身边的同学这样评价郑忠伟:他积极乐观、意志坚强、侍亲至孝、诚实守信、乐于助人……
他爱好广泛,喜欢唱歌,看书,为敬老院的老人们深情演唱《映山红》,陪老人下棋。常年辛苦,作息不规律,使他身体不是很好,不太适合做剧烈运动,但是在体育测试课上,他硬是咬牙坚持跑下1000米,取得比较满意的成绩,并主动帮老师给其他同学测握力。另外,郑忠伟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件事便是帮母亲复健,每天的复健运动看似简单、平常,但却需要非凡的毅力和坚持。每天当其他同学在休闲娱乐时,他一天三次帮助母亲做复健运动,那一个个的动作早已熟记于心了,因为次数越多则更有利于母亲的血液循环,帮助母亲早日复健,实现自己的愿望。
他靠着自己坚定的信念支撑着自己和母亲的生活,他从不说累,因为他知道自己是母亲的依靠,不能让母亲为自己再增加伤悲与痛苦,在母亲面前的他从来都是保持着自信和愉悦,捡一些平时生活、学习中的趣事讲给母亲听,以此来感染母亲给母亲鼓舞和动力,让母亲时刻相信“未来是美好的”。他的孝心就在这平时的点点滴滴中,让周围的同学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以自己对母亲的不离不弃感动着周围所有的人,但他却觉得这只是自己为人子应该做的。2012年他被评为“山东省十大慈孝人物”,在发表获奖感言时,他朴实地话语再次感动了大家——“这,只是我应该做的。”2013年初他又被评为了“感动聊城2012年度人物”。
他为身边的人树立了榜样,既是自立自强的典范,又是孝行楷模。他用努力向大家诠释什么叫“最初的梦想”;他用“百善孝为先”的行动向这个社会诠释什么叫“责任的担当”。在他自己今后的人生之路上,相信他将继续携手自信、责任与激情,用奋斗书写生命的华彩,用踏实的脚印让生命更加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