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候选人王娟事迹--教育--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2012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候选人事迹

2012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候选人王娟事迹

2013年04月11日21:03        手机看新闻
2012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候选人王娟事迹

王娟,女,中共党员,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地理科学2008级本科生。

一句承诺 三年赴川

王娟,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团委学生副书记。家境贫寒依然自强不息,爱心助学,长期从事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累计达900多个小时;连续三年带队深入“5?12”地震灾区四川大竹县一座深山义务支教累计79天;经受余震不断、洪水肆虐等重重考验,将热血青春挥洒在巴蜀腹地。并作为暑期社会实践国家级重点团队中唯一一名女生,克服重重艰险危难赴四川灾区支教一个月,为灾区孩子带去求学希望;同时还与当地教育部门、学校及村民共同努力挂牌建立了“五四爱心学校”四川分校。

2012年暑假,王娟和她的团队再度入川,并为灾区带去电脑、书本、教具、衣物、涂料等数万元物资。其行为深深感动远在海外的华侨冯俊及厦门外国语学校高三学生陈琳,年逾花甲的他在看到王娟等的坚持与付出后,漂洋过海赶到四川山区与队员共度艰苦生活;并虔诚的认为这群志愿者才是“人间可爱天使”。而当时即将面临高考的陈琳也毅然从厦门赶到四川与王娟等一同支教了一个星期。

同时,虽是贫困生,王娟却毅然连续三年坚持用所获奖学金和勤工俭学所得在芜湖高校倡议筹建了首个“川夏爱心基金”,用以帮助四川灾区孩子及家庭特殊困难学生继续学业。至今,该基金已累计资助贫困学子十三人次,总额达二万一千六百余元。

要像向日葵一样活着

王娟的父母都是贫苦农民且常年体弱多病,家境十分贫寒,加之姐弟俩同时上学,生活更加艰辛。上大学前,王娟曾含泪向父亲许下承诺:“要像向日葵一样活着,不管是怎样的环境,永远面朝太阳骄傲的活着!从那一刻起,她是这个家的儿子而不再是女儿。”

进入大学后,她用笑颜掩盖一切悲伤,用拼搏书写青春篇章;并始终不忘自己对信念的坚持和对社会厚重的责任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

连续三载,只为一句承诺

学习、工作、生活,在成长的各个方面,王娟都力求做到优秀。她始终坚持:“低调做人,卓越做事”。心底无私,天地更宽。

39度的酷暑高温,潜在的余震、滑坡,痛并快乐的支教生活!

作为国家级重点团队中唯一的女生,她每天在39摄氏度的高温下,完成5个课时的繁重课程,负责九名队员的伙食,照顾寄宿的低年级学生并全程记录支教点滴。初次离家千里,潜在的余震、滑坡,各种蚊虫蛇蚁叮咬,严重的水土不服;支教生活变得异常艰难。但每当看到孩子们灿烂的笑脸,期盼的眼神和那拉住你的手就舍不得放下的依赖与纯真时,一切的艰难就都咬牙坚持了。她说:“青春,就该有这般足迹。痛并快乐着!”

这份坚守也为团队迎来了一位新队友,厦门外国语学校高三学生陈琳,当时即将面临高考的她在看到王娟等的事迹后毅然只身从厦门赶到四川与大家一同支教了一个星期。

“放心,我们一定还回来”,再入大山,独挑大梁。

这年暑假王娟独自带队赴川并特邀了安徽医科大学参与。作为队长,离家千里、讯号常断,又身系8名队员人身及财产安全重任,“90后”的她在那样的艰险环境中,内心所承受的煎熬和痛苦是难以想象的。那时,唯一能支撑她的是那句“我们一定回来”的承诺和身为队长的责任。为了稳住众心、确保安全,再苦再累,她总是一副乐呵呵的样子。即使在下山向学校报平安时身上多处被划破,她也强忍着不说不哭;为此大家都善意的给她取名叫“不疼”。她还在团队临时成立了“党员排险小组”,凝聚对心并重点负责相应组员人身安全。他们的坚持和付出多次受到灾区政府、当地学校及爱心华侨等送来的锦旗和感谢信。

三回巴蜀,结缘华侨,志愿精神在传递

毕业在即,即将离开母校的王娟带着募捐来的近万元的衣服和图书等物资再次带领11名志愿者深入四川山区。在为期25天的支教中,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开展了课程辅导、红色教育、自护培训、爱心夏令营等活动;用青春与爱传递着师大人的巴蜀情谊。这份爱的行动深深感动远在海外的美国华侨冯俊。看到王娟等的坚持与付出后,年逾花甲的他漂洋过海赶到四川山区与他们共度艰苦生活、携手奉献爱心达十余天,并认为这群志愿者就是“人间可爱天使”。

贫困不“贫穷”,首创“川夏爱心基金”

感念自身求学艰难,王娟将学校给予的奖励及医疗补助共计五千八百元全额寄给支教地的李媛媛、范琼刚等几位贫困学生;又拿出奖学金和勤工俭学所得在芜湖高校筹建起首个“川夏爱心基金”。如今,该基金已累计资助贫困学子十三人次,总额达二万一千六百余元。她一直坚持:“既然我有幸得到国家、老师、领导及同学们的帮助,我也十分希望能用自己的双手去帮助其他艰难的人。”

实践是最好的导师,在奉献中成长

社会实践是最好的课堂,实践体验是最有效的教育。她将社会作为成长成才的第三课堂,努力将所学知识内化为综合素质、转化为职业技能、外化为服务社会的本领,不断在奉献中成长、在成长中升华。在收获成长的同时,也获得了许多荣誉,如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国家励志奖学金,安徽省十佳大学生、全省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荣誉称号、安徽省高等学校品学兼优毕业生,校首届自强之星、校第七届十佳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校级先进个人,校优秀团干,校“三好学生”奖学金及全校“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等。其感人事迹及精神受到了新华社、人民网、中国青年报、中国共青团网、安徽卫视、中国新闻网、中国妇女报等多家媒体追踪报道。

“天地虽宽这条路却难走,看遍这人世间坎坷辛苦,要苍天知道我不认输……”短短三年,三次赴川,经历了许许多多意想不到的变故与艰险后,明朗而坚韧的她依然坚定地说:“若有机会,我希望还可以再回四川,为那里的孩子带去更多温暖和欢笑”

“三年赴川,在磨难中成长,在成长中坚韧,在坚韧中自强。每一个在其间用了心的人都将更体悟生命的价值与责任。曾经的年少轻狂变成一份稳重平和、包容智慧。”王娟以一个追求卓越、立志高远的青年大学生党员的视角总结着这段青春历程。

 

(责编:张胜男、林露)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