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候选人梁龙双事迹--教育--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2012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候选人事迹

2012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候选人梁龙双事迹

2013年04月11日21:04        手机看新闻
2012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候选人梁龙双事迹

梁龙双,男,中共党员,武汉大学2012级材料加工工程专业硕士生。

梁龙双是一个四川乐山的普通农家孩子,2008年考入武汉大学,2012年以专业综合排名第一和28项专利成果保送本校硕士研究生。四年来,他不仅独立承担生活的风雨,更坦然面对生活的霓虹。期间,先后担任过专业党支部书记、学院团委委员、学院社联主席、新生班助理班主任等职务;获得过全国大学生竞赛一等奖、“励志奖学金”、“宋庆龄基金会宝马奖学金等”奖励50余项,并荣获2011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2012年获得武汉大学“十大杰出青年”等称号。2012年五四前夕,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等领导专程到他所在班级参加活动,对他赠送个人科技成果集给予高度评价,赞誉他“未来的杨振宁博士”。

自强不息,独立承担生活风雨

1990年3月,他出生在四川乐山一个偏远山区,双亲务农,收入微薄。家中爷爷年迈,患有帕金森病,生活不能自理。他上小学时,不高的学费仍须向亲友借贷。父母希望孩子通过读书有所出息,但这又给家庭带来了更大艰难。父亲一边种田,一边做苦力挣钱维持着家计。但天公总是喜欢捉弄苦难的人,1998年的一个清晨,梁父在担粪上山的路上滑倒,一百多斤的粪桶将其锁骨压碎,从此,失去大部分劳动能力,雪上加霜让爷爷一个月后怀着无尽痛苦离开人世……

2008年,他以657分考入武汉大学,当地政府奖励两万元支持他学习。但“5.12”汶川地震使家里房屋变成了危房,两万元奖学金只能用于燃眉之急。为了偿还维修房屋欠下的债务,父母离乡外出打工。然而,祸不单行,父亲在工地被掉落钢管又砸伤了2根手指,从此家庭生活更加拮据。

深知家里挣钱不容易,梁龙双从小励志要认真读书。通过自己努力学习,小学初中几乎一直名列全校第一名,2005年中考,以地区第一名考上乐山市第一中学。为减轻家庭负担,从高中起,他便追求经济自立,于是放弃了去乐山一中求学的机会。之后成都龙泉中学因其成绩优秀愿意进行资助,身材矮小的他选择去了陌生城市,异地的光影见证了他那些年的成长。高中三年,通过早起晚眠的勤奋学习,他一直保持排名不断上升的优秀学习成绩,连续三年获得学校免除所有费用的奖励和优秀学生资助。2008年9月,进入大学后他依然保持努力学习的劲头,立志毕业时拿到研究生推免资格。可大学的学习方法和中学截然不同,让他感到有些吃力,第一月的学习感觉像是雾里看花,可困难并不能让他败退,向老师讨教学科知识,向成绩优秀的同学寻求方法,成绩开始好转。2008-2009年度奖学金的评选过程中,他以专业综合排名第一获得武汉大学“三好学生”、甲等奖学金、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宝马奖学金;2009-2010年度以专业综合排名第一的成绩获得武汉大学“三好学生”、国家励志奖学金等;2010-2011年度以综合排名专业第一获得武汉大学“三好学生”、甲等奖学金等;2012年以综合排名专业第一保送武汉大学研究生,实现了大一确立的保研目标。

高中和大学的七年多里,他通过勤奋学习、顽强拼搏去挣各种奖学金和优秀学生资助,累计十余万元学习费、生活费和创新科研费,他没有再向家里要一分钱,不仅自己独立承担着生活的风雨,而且每次回家,他总不忘为父母带上一些礼物。2011年底,经过学校初评,省级团委推荐,专家委员会审定,他获得2011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勇于创新,铸就科技报国之志

自强不息让他独立面对生活的风雨,不仅如此,他还积极参加各项科技创新活动和学科竞赛。2009年9月,和其他几位同学一同代表武汉大学参加“第二届‘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图形技能与创新大赛”,获得三项一等奖和一项二等奖,团队获得一万多元的奖金;2010年的第二届“天虹杯”武汉发明大赛,2011年的北京发明创新大赛,这一系列创新竞赛中都有他的身影,同时也获得了诸多奖项。

可这四年也并非一直都顺利,2010年他组队参加“湖北省工程训练比赛”,对于学材料的他们这是一扇不曾触及的门,可是这并不能阻挡这个团队,作为队长的他带着队员日以继夜地学习,弥补比赛的知识,废寝忘食地加工作品,最终未能取得理想成绩。这一段磨练,让他明白挫败后如何站起来,他开始了自己“科技报国”理想。善于思考的他积极发挥自己想法新颖的特长,不断学习不断创新。2010年,通过课程“创新实践”等的学习,以及同授课老师不断交流,学到了创新发明的一些方法和专利申请要求。铸造实践课上,他发现现有铸造技术存在的弊端,于是查询铸造相关的先进技术,并自己设计出了解决这些弊端的铸造箱和拔模工具,在第一次进行专利申请的过程中处处碰壁,文件格式不对、术语使用不当等,一折腾一个多月就过去了,可最终他还是成功进行了专利申请。2010年8月,他拥有了自己的第一项实用新型技术专利《一种轻便铸造箱》。这并没有满足自己“科技报国”的愿望,他继续四处参观各种博览会,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进行创新设计,力求解决更多更大的问题,他拥有的专利成果逐渐增多。2011年4月,《长江商报》以“没要过家里一分钱,一年获9项专利”为题报道了他的事迹。如今,他已拥有28项国家授权专利,人民网、《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湖北电视台等数十家媒体对他的事迹进行过关注和报道。

这一路走来,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十佳学生特别奖”“优秀共青团员”,2011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2012年获得武汉大学“十大杰出青年”。2012年5月,作为2008级金属材料专业党支部书记的他,和全支部成员一同受到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等领导接见,并代表个人向李书记赠送成果集,受到了李书记等领带的高度赞扬。

践行真知,心怀感恩求思奉献

一路走来,受到过各种帮助,于是奉献、服务的精神植根于心。2008年刚入学,他就积极申请为同学们服务。大学四年里,他担任过班长、党支部书记、院团委委员、院社联主席、新生班助理班主任等职务,将其奉献精神、责任心以及踏实肯干的精神践行服务中,获得了老师同学的高度评价,先后获得“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学生干部”等十余项称号。他还坚持在实践中寻求真知,2008-2009年寒假参加了“建两型社会,做志愿青年——参与志愿服务,创和谐社会”和“回访母校”两项寒假社会实践,2009年暑假参加了“大地之爱——走访母亲水窖社会公益调研”大型暑期社会实践并担任副队长,2009-2010年寒假参加了“武汉大学第四届‘回访母校,携手成长’专题社会实践”,2010年暑假又以队长身份组织了“立足学科特色、拓展实践能力、关注电厂现状、践行科学发展”暑期社会实践,先后获得武汉大学社会实践一等奖等近十项奖项。

在学雷锋志愿者活动中依然处处见他身影,2008年就积极申请加入了已有20余年的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学雷锋小组”,并成为一名中国注册志愿者,参与“建两型社会,做志愿青年”志愿服务为农村贫困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参与“大地之爱——走访母亲水窖”为西部水资源匮乏问题进行调研和提供解决方案。他还参加许多学校重大活动和会议的志愿行动,为第四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创新论坛等提供服务。心怀感恩的他一直走在像雷锋一样的奉献道路上。在这些志愿者活动中,他不怕苦、不怕累,尽管身形矮小,总拣重活、累活干,受到了老师同学的一致认可,多次被推选为志愿服务组长和被评为“优秀志愿者”,而他自己则认为在服务他人和社会中自己收获的是快乐。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正如雪中青松一般,他选择微笑面对坎坷与波折:自强自立、锐意进取、感恩奉献、实践创新。

(责编:张胜男、林露)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