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候选人郑科科事迹--教育--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2012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候选人事迹

2012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候选人郑科科事迹

2013年04月11日22:10        手机看新闻
2012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候选人郑科科事迹

郑科科,男,中共党员,温州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2008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

郑科科是一位善良有梦想的医学生,医学路上竭尽所能推广“骨髓捐献”,被同学们称为“推广大使”。

他出生在宁波农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是一个极其朴实的孩子,从小的梦想就是做一名医生。从踏入温医大门的那天开始,他对更加领悟和坚定这个职业的价值。在经历了四年多的志愿服务、慈善公益、社会实践、见习实习之后,他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温医老校长钱礼教授嘱托医学生“医乃仁术,须视患者如亲朋……”这段话所传达的内涵,医学不仅需要高超的医术,还需要博爱和奉献的人生自觉。

梦想:做一名仁爱有理想的好医生

进入温州医学院,郑科科感受到的不仅是那浓烈的医学氛围,还有那暖暖的爱心活动和励志教育。“医乃仁术”、“医者仁心”早已成为温医师生骨子里的一种担当。救治5.12地震伤员,救治7.23动车事故伤员,温医人全力以赴,这些都深深感染者他的梦想,让他尽自己所能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积极主动地参加班团和社团活动,以及包括社会上的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党支部成员,他还积极组织班级同学共同资助山区贫困小学生,血荒时去血站献血,开展义诊等志愿服务活动。

在温医“奋发、求实”的校训教育下,郑科科勤奋刻苦,竭尽全力,扎实学习医学基本知识,顺利通过四六级等级考试,连续多次获一、二等奖学金;学习之余,他积极参加辩论赛等各项活动来提升综合能力。

成长:誓言与责任 参与并发动骨髓捐献

2011年的春节,郑科科从宁波老家来到杭州省中医院的病房,连续注射四天的动员剂之后,捐献180ML造血干细胞,成功救助了北京一名白血病患儿。

当得知救助成功后,他的心情有些激动:因为在读医的这些年,我时常能感受到“生命只有一次”,“没了就真的没了”,有时候看看自己穿的白大褂,就会明白我们任何时候都要竭尽全力。其实这样的方式也是在行使治病救人的医生职责,我可以坚持把这个事情做下去并推动它让更多的人参与,用微薄的力量帮助无助的人挽回生命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此事件缘起2010年11月19日,就在郑科科组织班级同学献完血的第二天,他就接到省红十字会的电话,告知其与一位白血病患儿初配成功,这个消息,让年仅22岁的他在广场上意外了几秒钟,然后很肯定地答应下来愿意进一步检查。但在将这个消息告诉父母和身边同学的时候,很多人都表现出反对。善良的父母平时乐于助人,但在这件事上还是表现出了担忧和犹豫,在他们的认识里,捐献造血干细胞,就是抽骨髓,是一件创伤极大的事,他们不愿意唯一的儿子去冒这个风险。身边的一些同学因为不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过程,所以也并不是很支持。在这种情况下,他选择做足功课来向大家证实。他首先对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由来和内容进行了逐一检索,并将它的科学方法和近年国内外关于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新闻报道和捐献事例向父母和同学解惑,终于解除了他们的顾虑,同意并支持我的决定。

郑科科不是温州医学院第一个报名入库的人,也不是第一个配对成功的人,但却成了温州市首位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在校大学生。因为他的医学专业背景要求他要更科学地看待和履行捐献。而且在接下来的2012年里,他用自己的行动将骨髓捐献等公益事业不断推广。

当经历过骨髓捐献事件后,郑科科更加陷入深思:为什么身边的人都不愿意,去做这件简单的事。他觉得自己有责任,让更多的人解除对骨髓捐献的错误认识,加入到这个救助队伍。

捐献骨髓后返校,郑科科倡议发起杏林义工队,为青少年白血病患儿提供更多的帮助。义工队还成立了骨髓捐献知识宣讲团,利用周末、寒暑假时间,结合见实习、社会实践的机会,到各地宣讲,解除人们对骨髓捐献的认识误区,我们的足迹到过7个省,25个市,近3万群众参与。让很多人走出对骨髓捐献的认识误区,正如这位市民所说:“我一直以为捐献骨髓要敲骨,现在才知道原来和抽血差不多呢。”

他主动联络志愿者服务组织,每年组织中华骨髓库志愿者招募活动,让更多年轻有爱的人加入这个队伍,2012年组织435名志愿者加入中华骨髓库,占据温州市红十字会1年指标的大半数。

2012年4月,郑科科倡议发起建立血液银行,是浙江省首家血液银行,为志愿献血者和献骨髓者等建立人人储备、人人可用的血液资源库,在急需时,能通过电话、短信、QQ等联系到志愿者,进行献血预约登记,还会传播献血健康知识、发送祝福短信或生活小贴士等,传递温馨和关爱。当日,“血液银行”组织开展了造血干细胞捐献大型活动和无偿献血活动,短短5小时,就有1365名志愿献血者成为“储户”,439人加入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队伍,216人献血3万多毫升。这些志愿者们随时等待捐献,在有人需要时,可以保证应急血源。

收获:从个体成为群体 传递生命火炬

经过各方努力,他们组织发动的中华骨髓库的志愿者逐年增多,占温州市05-12年总数的60.5%,约占浙江省总数的6%。越来越多的社会人士开始关注骨髓捐献事件。在他之后,我校学生包华又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2012年,又一位杏林志愿者配型成功,随时等待捐献。第一例、第二例、第三例……他的队友们将生命的火炬不断传递。

在此期间,他们获得了社会的认可,郑科科荣获2012年国家奖学金特别奖、2011年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浙江省红十字会公益之星,温州市十大教育新闻人物,《人民日报》、《健康报》、《浙江日报》、《人民网》、《中国日报》等多家媒体对他们的事迹进行报道。

(责编:张胜男、林露)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