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2013年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投票

第九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候选人何晓英事迹

2014年04月12日18:37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手机看新闻

重庆交通大学何晓英

何晓英,女,中共党员,重庆交通大学2011级博士生。

2009年重庆交通大学地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推免攻读重庆交通大学岩土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2011年提前毕业攻读重庆交通大学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专业博士学位。

童年的记忆是在大西北午后干燥炽烈的农地上开始的,炙热的天空没有一丝微风,干燥大地腾起的热气泛着热浪。母亲拿着大锄头走在前面,她拿着小锄头被母亲远远落在后面,脸上被太阳晒的通红沾满锄头扬起的土,嘴上因为干燥而皲裂,手上因长期干活磨起老茧。母亲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只有了解生活的苦,才知道学习多么来之不易。

“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时,秉着这一份信念,她接到人生一份又一份通知书,执着这一份信念,她在知识的路途上,行走的越来越远。

潜心钻研,勇攀科学高峰

大学世界如此多彩,但她始终相信学习才是唯一主旋律。认真学习让她收获很多,国家励志奖学金,每学期的校奖学金,校三好学生,重庆市优秀毕业生……毕业时看到同学们奔向工作岗位,她多想也尽早工作,不让母亲劳作的背影佝偻下去。母亲说,傻孩子,选择你想走的路,妈妈永远支持你。

她相信知识积累是攀登科学高峰的奠基石。因此,读研时她每天工作的时间十小时以上,摈弃浮躁心理,潜心钻研。先后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技项目中承担任务,发表论文15篇(EI检索8篇);研发3项国家发明专利,参与出版3本专著,主研项目获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科技一等奖、重庆市科技二等奖等8项科技奖励。

毕业时,她已怀揣硕果累累。很多人说,这样就可以了,女孩子不要太要强。但是她脑海里始终有一个画面挥之不去。

2010年,她来到有“世界泥石流天然博物馆”之称的云南省东川,这里一年发生28次泥石流。20多米厚的干涸泥浆如同一片灰色的巨大泥海无边无际,大自然的力量让她触目惊心,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的渺小让她感到自己的知识是多么重要却又是多么薄弱。

屈原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份继续攀登的渴望,这个想要用自己所学为社会,为防治地质灾害贡献力量的愿望,让她在又一次人生岔路口上,选择了继续前行。

科学考察,汲取创新能量

理论来自于实践,理论需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功效。自2009年,她随导师利用节假日,驾车深入西部崇山峻岭进行科学考察,2009年考察了豫西、陕南及鄂西北的公路地质灾害;2010年考察了滇北、黔北公路洪灾;2010年考察巫峡望霞危岩;2011年考察了重庆涪陵公路洪灾;2012年考察了巫山神女溪滑坡…累计行程8万多公里。

2010年,在贵州六盘水山区公路行驶时,遇到大雾,差点发生车祸;2011年巫山望霞危岩考察,路的两侧是陡坡与悬崖,车差点掉进河里;2012年巫山神女溪滑坡考察,拿着镰刀斧头开路近五个小时才爬到滑坡所在地,衣服被挂花,脚被刺穿挂了彩。

虽然考察途中曾多次遇到险境,但考察中所记录沿途考察的岩土、地质、地质灾害及公路建构筑物灾情特征,更能使她从现象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加强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的有机结合。

科学实验,深化研究内容

东川泥石流给予她的深刻画面,让她将泥石流运动与冲击特性作为自己的博士研究方向,2012年,她自行设计、建造和实施了泥石流冲击特性的模型实验,历时近1年完成实验。方案确定、仪器调整、材料购买、模型构筑、材料搬运清理,每一步都倾注她的心血。每天长达12小时的工作强度使她腰酸背痛,频繁出现的问题使她焦头烂额,实验中踩到钉子受伤、天热时中暑、每天浑身是土,满脸是灰……实验使她练就砖瓦工、水泥匠、木工等本领于一身,让她怀疑自己原本就是威武雄壮的汉子。

实验获得超过500万个数据与泥石流运动与冲击过程视频等珍贵资料。所有的辛苦,在实验完成后,都化作一滴挂在眼角欣喜的泪,更让她真正理解地质工作者的艰辛,明白攀登科学高峰中会遇到更多的艰难险阻。

上下求索,行走风雨兼程

她的导师对她说过一句话,“惟不懈者能登彼岸”,对这句话的理解与感悟,让她在漫漫求索路上,选择远方,风雨兼程!

(责编:韩东钦(实习生)、熊旭)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