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第十届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
人民网>>教育>>正文

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候选人胡娇娇事迹

2015年03月30日15:51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手机看新闻

西南民族大学胡娇娇

胡娇娇,女,汉族,共青团员,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2012级本科生。

“情系藏娃”——从四川藏区扩散到各地的温暖

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得荣县古学乡下拥村,有这样一个故事。西南民族大学学生泽仁邓珠,在同乡十二个孩子因为车祸失去父母时,毅然做起了12个孩子的阿爸。

爱心的传递不是孤立的,在西南民族大学,有一个汉族女孩胡娇娇,用接力学校“情系藏娃”志愿者活动的方式,温暖“牵手”泽仁邓珠。她带领班级同学,通过“爱心超市”、“爱心赞助”、“爱心募捐”和“公益晚会”筹款共23372元。

2014年暑假,胡娇娇一行从成都出发到十二个藏区孤儿所在的古学乡下拥村,他们也没想到等待他们的除了火车、汽车,还有牛车和一天的步行。一路上的泥石流、滑坡,都没有阻止他们为孩子们送去体育、生活、学习用品以及善款。

比实际帮助更有深远意义的是,胡娇娇和团队用了七天的陪伴拍摄了纪录片《十二个孩子的阿爸——泽仁邓珠》,传播藏区贫困儿童的声音。西南民族大学《“情系藏娃”志愿者行动的探索与实践》也获得了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在做公益活动的过程中,她发现要将小公益汇聚成大爱心,必须借助平台的力量。因此,她积极利用新媒体公益平台“冈拉梅朵?藏区公益”、“四川阳光公益”等,2014年为196名儿童联系到了一对一的资助,总金额为153600元。期间还参与到“还爱一个奇迹”活动为患病那曲藏族女孩郎珠卓嘎成功募集60万元治疗费。

不仅关注少数民族地区,她也把帮助的目光投向特殊儿童、空巢老人和其他弱势群体。她独自发起“拯救五岁白血病儿童香香”的公益活动,拍摄视频《探访五岁白血病香香背后真实的故事》,通过视频宣传、网络宣传等方式寻找爱心人士和机构,筹齐治疗费17万元,现在香香已康复出院。

《少校村官》——借力微电影讲述民族地区的故事

截至2015年3月12日,腾讯视频的点击率3156.1万,第二届亚洲微电影节金海棠奖、中国梦微电影大赛十佳作品(全国仅十部)、北京国际微电影节最佳剪辑奖提名,这些都是胡娇娇完全没有想过的成绩。拍摄微电影《少校村官》的时候,她的想法只是想去讲述一个发生在德昂、傣、苗、彝、佤、傈僳等14个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好故事。

2014年7月20日,胡娇娇辗转45个小时的车程只身前往中缅边境与创作团队会合。他们在中国最西南的村子——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帮东村拍摄纪实类微电影《少校村官》。当时拍摄条件十分艰苦,作为剧组主创团队的唯一女生,要身兼副导演、场记、统筹等职。不仅周期紧、任务重,还遭遇了云南鲁甸地震。从前期参与、剧本创作、集思广益,到中期拍摄过程不言放弃,再到后期没日没夜的剪辑,胡娇娇都在用自己的坚持一步一步推动电影制作的成功完成。

她又从弘扬民族文化的目标出发。2014年寒假,和自己的团队来到了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县城可邑小镇。这里是彝族支系阿细人的聚集地,是著名的彝族歌舞“阿细跳月”的发祥地和“阿细先基”流传最广的地方。他们通过实地采访创作,完成了数字电影《大美可邑》脚本,目前已进入筹拍阶段,以此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独特的阿细民族民间传统文化。

她的作品还有纪录片《外籍女教师藏区执教多年》,微电影《704》、《文山苗歌公主MV》、《爱》等,这些都融入了她对民族地区发展和民族文化传承的思考。另有新闻稿件《三峡移民——十四个老人告官难》、《重拾现代佛商文化 发展高端旅游产业》等被人民网等多个网站转载。

发挥专业特长,服务民族地区,用镜头讲述民族地区的故事。或许,现在她只是用微薄的力量发出自己的声音,但她已经学会了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用爱心凝聚力量,学会了用稚嫩的肩膀扛起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

(责编:许涵霖、熊旭)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