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第十届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
人民网>>教育>>正文

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候选人何绍森事迹

2015年03月31日09:13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手机看新闻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何绍森

何绍森,男,中共预备党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本科三年级学生,首都“先锋杯”优秀团员、福建省优秀学生干部, 2014感动海淀十大文明人物提名奖、海淀区十大服务明星志愿者、海淀区四星级志愿者,校优秀学生干部、集体五四奖章、“公益之星”等荣誉获得者。现任北京市海淀区文明志愿者协会秘书长、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学生分会主席。入学以来,志愿服务日均1小时,服务各类志愿服务项目十多项,影响身边同学数千人。

精彩APEC,奉献诠释志愿精神

作为APEC领导人会议周的志愿者,何绍森为APEC会议共提供了31天,共400多小时的志愿服务。

何绍森通过层层选拔入选2014年APEC会议志愿者,在服务期间,从志愿理念到行为规范,从礼仪仪表到英语发音,何绍森用近乎苛刻和完美的志愿服务,诠释着90后公益青年的精神风貌。何绍森说,APEC是一个让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平台,我要将中国的志愿服务精神传播给每一个来访的外国友人。他每天服务时长超过12个小时,始终以最饱满的精神状态为APEC会议提供志愿服务。他出色的表现得到了团市委领导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萤火扶残,真情付出,做好志愿者的志愿者

何绍森通过北京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的平台组织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四所高校常年开展“扶残助学送教上门”项目,帮助因身体残障严重而不能到学校接受教育的适龄儿童,提供免费的送教上门服务。

作为志愿者的志愿者,2014年,他带领全市193名志愿者为29个残障儿童家庭提供了1541人次,长达4623小时的志愿服务。一年来,他带领团队成员举办过志愿服务研讨会、残障儿童手绘、项目分享会等多项活动。“每次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心里没有任何杂念,只想一心帮助他”在接受北京都市广播记者采访时何绍森说,“最感动的是,当听说自己服务的孩子说出了‘谢谢’两个字时,我的眼睛湿润了。”

在他的带动下,扶残助学送教上门项目得到了《中关村》杂志、《青春汇》杂志、海淀电视台、海淀报等多家媒体的报道,在社会上形成积极的影响。

高校正能量,志愿精神遍及全国

何绍森在发展“扶残助学送教上门”志愿服务项目过程中,他联合同学发起“高校正能量联盟”公益服务平台,为各高校公益团队提供一个“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学习和自我成长”的“高校正能量联盟”平台,协同高校志愿组织发展,激发社会青年公益组织的活力。他先后组织成立了北京市海淀区文明志愿者协会和北京市夕阳再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不断推动建设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在2014年五四青年节,何绍森组织动员了12所高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在全市17个路口开展为期1个月的“正青春益起行高校路口文明引导大型公益活动”,每天有近200名志愿者上岗服务,5000余名志愿者上岗服务,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过8000小时,服务市民数十万。

截至目前,其发起的“高校正能量”联盟已覆盖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西南民族大学等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的108所高校公益团体。每月定期开展“网络文明我先行”、“蓝天行动”、“文明旅游”等各类品牌公益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赞扬。

公益青年,终生无悔的志愿达人

何绍森入学两年多来,累计志愿服务超过1000小时,日均服务1小时,获评海淀区首批四星级志愿者。个人还积极参与“启智助残”“松堂敬老”“园博会志愿者”“中网志愿者”等各类志愿服务项目。何绍森将一如既往的推动他们“90后”的“青年公益”中国梦,带动更多的大学生在着眼社会问题的同时,更能想到如何用自己的力量发动周围的人,缓解和解决这些社会问题,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青年公益,不负韶华,高校正能量,志愿我先行。何绍森在尽自己的努力,带动更多青年成为“改变社会的种子”,成为推动社会创新的中坚力量!

(责编:史潇曼、熊旭)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