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第十届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
人民网>>教育>>正文

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候选人吴芃事迹

2015年03月31日09:48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手机看新闻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吴芃

吴芃,男,汉族,共青团员,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专业2013级本科生。

他秉承为他人服务的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坚定理想信念,勇于创业奉献”的寄语,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创业服务公益的方式,默默地用汗水与智慧回报社会、服务社会。

用自己的专业帮助大学生就业创业

李克强总理在2014达沃斯论坛上特别致辞:“在中国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新浪潮”,大学生创业也成为了时代发展的新趋势。

作为一名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此时的吴芃思考着能不能用自己的专业方法来帮助大学生就业创业呢。他大量地调研了互联网时代下的就业创业机构,发现当前更多的是一些创业孵化机构,能获得这些机构投资或者入驻这些机构的大学生创业者往往都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商业模式,这种“门槛高”的创业把绝大多数想创业的大学生排出了门外,更关键的是没有让大学生学会就业创业的基本技能。

短短的几个月内,他去了全国几十所高校,整理了几百条大学生就业创业面临的问题:大多数的大学生没有清晰的职业规划,面对就业创业失利和困难而没了自信,无法适应角色的变化……为更好解决这些问题,他立即组建了一个以社会工作专业背景为主的小团队,并率先在北京邮电大学尝试服务。

通过职业倾向测试、个体咨询、团队协作、素质拓展等方式,让第一批服务对象在两天的时间内找到了自己的职业定位并基本解决了困惑。紧接着的几个月,吴芃带领团队赴清华、川大、宝鸡文理、西政等高校进行流动式服务,积极与职业规划类社团协会合作。目前,已有数千名大学生受到了吴芃及其团队的服务,他也正准备成立专业的社会机构,吴芃把这种服务起名为“琢玉”计划,这也是首次以社会工作来介入大学生就业创业,具有开拓意义。

用科技为校园学生团队提供便捷

长期从事学生工作的吴芃发现,发短信作通知是一个非常麻烦的事情,并且使用频率高,也很机械化,在大数据时代,移动互联网对校园的颠覆性与改造性作用已毋庸置疑,学生工作应该更好地应用移动互联网。

吴芃通过去其他高校调查发现,如果一个社团拥有社员50人,当所有成员非常配合的情况下,传统意义上的消息发送与回馈需要15分钟。他决心要改变这个现状,并精心设计出了整个方案的流程,组建了科技公司,和同伴一起耗时近半年研发,2014年6月28日,他发布出了一款名为Campus学生团队管理系统,将短信通知的发送缩短在一分钟之内,并能够随时随地的自动统计反馈,该APP还可以统计成员课表,明确成员时间安排,了解成员的空闲时间,为活动时间的确立提供便利。

也正是吴芃的关注点在大家的真正需求上,本着便捷他人、服务他人的态度,目前,已有十几所大学的学生社团免费使用了该产品,极大方便了学生团队的运作。

用爱回馈社会

2014年4月,一家名为“焙爱DIY点心坊”的小店在北京魏公村开业,品牌的创立者与经营者正是吴芃。他选址在北外、北理、北舞、军艺、民大等学校的周围,在这里,他策划着每一个节日、每一次活动,以“焙爱”的文化烘焙着每一个顾客的心,让大家在这里彼此成为朋友,一起协作,一起分享自己的成果。有人说,吴芃经营的是爱,他的60平米的小店也成了周围学校的团建中心。

正是这样,他在这里举办着读书会、创业沙龙、交友会,并且一起去打工子弟学校献爱心、支教,他还把“焙爱”的资金捐献给老家的“瓷娃娃”,正是这一点一滴,吴芃无私地关爱着他人、回报着社会。

他带着社工专业的价值走在为他人服务、为他人创业的道路上,他期待着为身边的人、为社会做出更有意义的贡献。他曾获得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成都市公益之星等殊荣,他坦率地说:“为他人服务,我才能随时随地地做社工,这是专业,也是人生”。

(责编:史潇曼、熊旭)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