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候选人黄子帆事迹

黄子帆,男,汉族,郑州科技学院13级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本科生。他是为数不多的一位集聪明与勤奋于一身的少年,有着比常人更活跃的思维与灵感,同时又具备农民般的踏实与勤奋,这正是他常说的一个等式“科学家=天才+农民”。他身上像装了一个电动马达般活力无限,每天穿梭于3D打印机中间从不觉疲惫,他用行动证明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粒种子,不论被风带到多么贫瘠的地方,它总会破土而出,追求生命,追求阳光,没有什么能阻止他顽强的毅力。他就像一粒种子,带着顽强和执着,追求进取与创新,经历过风风雨雨,却依然倔强而精彩的站立着。初来郑州科技学院,小小的实验室里除了桌凳电脑外一无所有,没有指导老师,没有3D打印设备,没有科研经费,唯有一个倔强的他孕育着无限的希望。他拿着自己发明创造的同轴线圈导轨炮亲自叩开校长办公室的大门,秦校长半信半疑的望着这个毛遂自荐的小伙子,听着他娓娓道来手中之物的工作原理、创新点,以及其中涉及到的物理化学反应,甚至蕴含的历史知识时,秦校长只有一个感受:我学校从没出现过如此过人之人,可喜可贺!随着那声炮响,给他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从此以后,他日日夜夜以实验室为家,开始了3D打印的科研之路,创建了自己的团队,使实验室设备也由无到有。
2015-2016的一年多时间里,黄子帆解决了塑料FDM色彩单一的难题,可以说,他给了塑料3D打印一个彩色的世界,解决了彩色3D打印最难的两大问题——切片引擎和喷头。现有的切片引擎不支持彩色,他在现有的切片引擎基础上经过无数次的修改、调试,终于在半年后成功的实现了对彩色模型进行切片。但他没有就此止步,因为与之相匹配的硬件部分的改进已迫在眉睫:喷头频繁堵塞、挤出机常出现失步现象等等。在他的词典里,办法总比问题多。他将喷头拆分,分析每一个可能出现问题的部分,设计了近百个改进方案;发现挤出机扭矩的临界值是造成步进电机失步的主要原因,同时也会导致喷头堵塞,于是将挤出机由塑料打印件换为铝件,有所改善,但没有从根本解决,经过不停的测试、实验,终于找到了一副良药----对挤出机结构进行重大改进使扭矩提高13倍。
2016年5月,他自行设计并制造(包括软件、硬件、固件)完成的桌面彩色3D打印机被科技部选送到全国科普活动周参展,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展览并得到了刘延东总理赞扬,并获得了2016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最受公众喜爱”的科普项目的殊荣。与此同时,摘得了第十届北京发明创新大赛金奖、北京市计算中心创新“智造”专项奖两项桂冠。受到了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河南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的采访。
面对荣誉和成绩,他没有沾沾自喜,因为他深知3D打印是与时间赛跑的潮流行业,不进步便是退步。于是在对彩色3D打印设备进一步优化的同时,将研究方向转移到效率上,研究了一种在现有条件下能够使普通桌面3D打印设备效率提高5-6倍新的工艺方法。与此同时,开展了粘土(陶瓷)3D打印、彩色陶瓷3D打印的相关研究工作,已成功烧制出合格的陶瓷制品,得到了国内陶瓷行业专家阎夫立教授的好评。他设计的柱坐标陶瓷3D打印机在2016年11月中国发明协会主办的第八届“全国高等学校信息技术活动”荣获一等奖,并得到了中国发明协会秘书长余荣华的鼓励,并亲自参观了黄子帆的实验室。
“勤奋和聪明是他超越他人的关键,晚上11:00之前从没有休息,两年来基本上天天住在实验室,真正做到了以校为家。”两年来,设计的喷头有上百个,实验过的产品上万件,有过失败,有过瓶颈,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因为他常说:“成功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坚持的人不多。”
获奖情况(2016年)
1.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意大赛一等奖,荣获“创意之星”荣誉称号
2.第十届北京发明创新大赛上荣获金奖
3.北京市计算中心创新“智造”专项奖
4.2016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最受公众喜爱”的科普项目
5.第八届“高等学校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一等奖
6.首届“大学生创新创意在银川”30强
7.首届全国智能制造(工业4.0)创新创意大赛三等奖
8.河南省首届智能制造(工业4.0)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
9.河南省大学生机器人竞赛三等奖
10.河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
11.2016年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
12.申请专利11项(发明专利3项)
13.发表论文7篇其中3篇EI收录4篇中文核心
社会经历
2011-2014:河南速维电子空间有限公司技术部副经理 ;
2014-至今:河南省睿之鲲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担任总工程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