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第十二届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

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候选人侯宇事迹

2017年04月20日14:36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侯宇,女,1990年5月出生,山东济南人,中共党员。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部临床医学院2014级内科学直博研究生。师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血液科彭军(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研究方向为血小板免疫学,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机制和诊疗策略。2015年受国家公派留学研究生项目资助,赴美国斯坦福大学(全美医学院排名第二)完成为期一年的博士联合培养。现于山东省血液免疫重点实验室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该生以第一作者身份且山东大学为第一单位在Blood杂志发表论文。该论文被杂志主编Dr. Bob Lowenberg选为封面文章,成为我国血液学界第二篇获选Blood封面的研究论文,也是我国首篇以博士研究生为第一作者完成的封面文章。国际血小板免疫学专家John W. Semple教授称这一研究揭示了ITP免疫失耐受的新机制,实现了该领域基础研究方面的突破。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TP)是临床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ITP主要以血小板破坏增多和/或血小板生成减少为特点。抗原特异性自身抗体介导的血小板破坏和/或细胞毒T细胞对血小板的直接溶解是血小板破坏增多的重要原因。髓源抑制性细胞(myeloid derived suppressor cells, MDSCs)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群未成熟固有免疫细胞,其功能可调节适应性免疫,抑制T细胞的活化增殖。我们研究发现,与正常人相比,ITP患者外周血及脾脏中无论直接检测还是经过诱导,MDSCs的数量和功能均存在异常。而治疗ITP的一线方案大剂量地塞米松能够增强诱导后MDSCs对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抑制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同时MDSCs抑制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介导的血小板裂解可为地塞米松增强。我们进一步证实,地塞米松对MDSCs功能的放大作用是通过转录因子Ets1实现的,并在主动型ITP小鼠模型中验证了MDSCs过继性转输的缓解作用。上述发现阐明了MDSCs在ITP发病机制中的重要性,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ITP的机理并探索以MDSCs为靶标的细胞治疗策略。

2015年8月6日至2016年8月24日,侯宇赴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血液中心进行博士联合培养,师从病理系主任James Zehnder教授,学习二代测序技术在血液系统疾病临床诊断和精准医疗实践中的应用。并于2016年斯坦福病理年会上汇报题为“Identification of a novel MPL mutation in a patient with cyclic thrombocytopenia and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this syndrome”的海报,获得Charles B. Carrington Memorial Award及一等奖奖金。同题论文在修改当中。

经过校际选拔推荐,侯宇获2016年度山东大学研究生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2016年度校长奖学金、国家奖学金、优秀研究生标本。成绩突出,品学兼优,并在校长奖学金颁奖典礼上代表获奖研究生发言。

凭借出色的外语水平,侯宇积极参与各项学术交流活动,2015年第25届国际血栓与止血大会(ISTH)上,她曾在两个分会场分别做口头报告。2015年第65届德国林岛诺贝尔奖得主大会,侯宇经过层层遴选,成为全国30位优秀博士生代表之一参会。2016年第58届美国血液病协会年会(ASH),侯宇凭斯坦福大学联合培养课题做报展汇报。丰富的经历使她开阔了眼界,对学术研究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

综上,现推荐侯宇同学为山东大学年度人物候选人。

(责编:李雅坤(实习生)、熊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